桃符:即春联的前身,起源于周代。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,桃符长六寸、宽三寸,为长方形桃木板,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,正月一日,造桃符着户,名仙木,百鬼所畏,人们将其悬挂在大门两旁,用来辟邪,后世通常认为中国第一副春联诞生于五代十国时期,据宋史蜀世家载: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,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

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,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。事实上,在唐代时已有春联出现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记录了十二副在岁日、立春日所写的春联,内中记载有三阳始布,四序初开之句。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,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,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。该联目前已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最早春联。直到宋代,春联仍称桃符,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。

春联最早的形式是桃符。从周朝开始,人们在旧历年门上总是挂两块桃木板,一个写神荼、一个写郁垒。古人相信,桃木可辟邪,是仙木,所以道士作法均用桃木剑。而神荼郁垒是管百鬼的神仙,书其名于桃木板上,挂在门的两边,可驱邪避鬼。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惹了径河龙王,其魂魄每晚捣乱,尉迟恭和秦叔宝为李世民看门,果真无事,李世民怕他们太劳累,就画了他们的画象贴在门上,亦有效。

言归正传,在门上的桃符有些人觉得太单调,就把它作成长条状写上句吉祥话,春联的雏形就出现了。有两个皇帝在春联的发展上出了大力,一个是五代时的后蜀主孟昶,他在桃木板上写下了我国的第一副春联:新年纳余庆;佳节号长春。宋代,春联由桃木板改成纸张。第二个是明太祖朱元璋,他在过年前命令公卿士庶家门口必须贴春联一副,以便其微服私访时观看,他还确实真品评。

1、上联:和顺门第增百福;下联:合家欢乐纳千祥;横批:欢度春节2、上联:和顺一门有百福;下联:平安二字值千金;横批:万象更新3、上联:一帆风顺年年好;下联:万事如意步步高;横批:五福临门4、上联:精耕细作丰收岁;下联:勤俭持家有余年;横批:国强富民5、上联:占天时地利人和;下联:取九州四海财宝;横批:财源不断。1、春联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,词组要相同,词性要一致,同时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,平仄要相调。
3、横批是春联的一部分,写法也有自己的规矩,多为四字,而且正式写法是从右向左写;字体风格应与上下联一致,上下呼应,这样才体现我国文化的统一性。扩展资料:春联是种独特的文学形式,起源于桃符,王安石的诗中就有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的名句。在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“春贴纸”和“春联”,庆祝春节,贴春联是第一件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