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雨缭绕的桂林西清桥,具有几何结构的桥梁。桂林西清桥坐落于桂林宝积山下,老人山之下,桥长48.8米,桥宽4.5米,桥下可以通游船穿行,桥上目前仅供过往游人通行,因为桥梁的设计引用伦敦数学桥的桥梁构造,伦敦数学桥,实际上,它展示出现代钢梁桥的雏形,采用数学几何结构,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.25度的夹角,在十八世纪,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,所以得名数学桥。

“伦敦桥要倒了,要倒了。伦敦桥要倒了,太太!”的确,就像这首童谣中唱的那样,历史上的伦敦桥不仅倒塌过,而且倒塌过多次。像伦敦桥这样屡经兴废而依然名声不倒的桥梁实属罕见。伦敦断桥(LondonBridge):从前这个岩石是突出海面与陆地连接的岬,由于海浪的侵蚀冲刷形成2个圆洞,正好成双拱形,所以起名为“伦敦桥”。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时分,与陆地连接的圆洞突然塌落,与大陆脱离形成如今看到的断桥。

换而言之,伦敦桥是自然的产物,伦敦塔桥是人工的杰作。到了19世纪初,经历了600余年风风雨雨的伦敦桥已经不堪重负显然需要重建。于是1799年,一场设计新桥以取代旧桥的竞赛就此展开,期间工程师托马斯·特尔福德设计了一个跨度为600英尺的单拱铁拱桥。这一革命性的设计虽然得到交口称赞,但是却从未得到实现,究其原因,是因为人们对其可行性以及建筑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心存疑虑。

伦敦桥(LondonBridge)是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桥,它将伦敦和南华克(Southwark)地区连为一体。Cannon大街地铁桥位于它的东侧;著名的伦敦塔桥位于它西面。伦敦桥所在的地方在近2000年来一直有不同的桥。第一座跨泰晤士河的桥是木桥,由罗马人在50年左右搭的。这个位置的河够窄可以搭桥,也够深,允许海船进入。
1014年,英国国王Ethelred抵抗入侵的丹麦人SveinHaraldsson时下令烧毁这座桥。这次摧毁很可能是知名的童谣“伦敦桥要倒了”中描述的故事,伦敦桥LondonBridge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,也是该河上28座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桥。地处伦敦塔附近,连接着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伦敦市的威廉王大街。